Monday, November 4, 2013

为什么我们会嫉妒跟羡慕别人?请问怎样才可以减少这种心态?

问:

为什么我们会嫉妒跟羡慕别人?
请问怎样才可以减少这种心态?

答:

人会常常嫉妒和羡慕别人,主要是习惯了凡事都拿来跟人比较的心态。这种人主要是因为不能体认心灵空虚,精神匮乏,于是过于注重外界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自我,进而不断努力将这个外在的“自我”进行装饰、有的人会用金钱物质来装饰、有的人会用名誉身份来装饰、 有的人则用美丽外貌来装饰、有的人则会用专长或学历来装饰等等。

诸如此类行为,其实没有对错可言, 问题症结在于当事人不能体解自我本身乃“五蕴皆空”的实相,进而产生了对外在自我的一种执著,演变成比较心、不平等心、虚荣心、自卑心、傲慢心等等烦恼之心。人人都不能认清这个真相,彼此就会相互产生比较而竞争的现象,在这种生活现象里,人人都会不期然地羡慕或是嫉妒对方条件比自己来得美好。每天活在羡慕甚至妒嫉人家的日子,纯净美丽的心灵就会变型,表现在行为上。有者能力所及,就会推动自己努力奋进向上发展,以期达到被人羡慕,引人妒嫉的境界。有者能力不及,则自卑堕落,消极逃避现实世界,或怨天尤人,或自残自弃。如此生活在这样心灵空虚,精神匮乏的世界,人人错误解读自己必须无奈地往上攀升,才能不被淘汰,倍感苦迫不自由。

要减少这种羡慕又妒嫉人的心态,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注意:

1-时时保有一颗探寻生命真理,洞察世界真相的心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,生活在物资充裕世界的人们轻易地就能达到欲望满足的境界。各种欲望满足进而衍生更多更繁杂的欲望,驱动了世界往更复杂的物质发展方向去前进。在物质发展达到巅峰饱和的时代,人们往往就更容易忽略了往心灵精神方面去认识自己。一个失去心灵满足,精神缺乏滋润的生命,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,容易引人错误解读以为拥有了全世界一切资源就会达到最大的快乐,因为别人没有的,我都拥有了。这样的错误见解,不但不会给人带来究竟心灵的快乐,反而还会驱使人不择手段去做错事。这里必要一提的是,宗教是一个可以让人探寻真理真相的客观选项,人追寻真理真相的途径,不得不深入古老宗教去探寻究竟。

2-平衡发展物质生活与心灵生活

人身生存必须依靠物资的供给,所以人活着一天是不可能摆脱物资的需求。在物资的追求上,能让我们保有一个健康身体去生活,应该作为物质生活的宗旨。在心灵生活上,如果一个人从心灵层面认识到了自己,就会尽量往调适欲望去下手。调低自己过分依赖生存物质的需求欲,培养一颗知足的心。佛经说:“知足之人,虽卧地上,尤为安乐;不知足者,虽处天堂,亦不称意。” 一个人知道满足,主要是心愿欲望得到了实现,心愿欲望越大,要实现的努力或物资就越多;心愿欲望越小,须要达到满足点的物资和努力就越少。如果一个人能够时常如此来审视自己的知足,便能知道自己生活的幸福快乐该如何去营造,就会常常由内向外达到一种满足快乐的心,不容易将自己跟人家进行比较,心里也自然不会有羡慕或妒嫉别人的感受。

3-乐于平实、淡泊的生活态度

尽管世界主流的发展都在鼓吹一种相互媲美的生活习惯,然而只有乐于平常实在的心情与淡泊生活的人,才能有能力面对社会对自己进行诸多无理的评比。我们不可能要求世界所有人都会有我们相同的看法和生活体验,我们毕竟只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态度,用较平实的心去与万般无常的世界接触。人如果处世淡泊,就会容易接近平实的心,遇到毁辱不羞怒,遇见赞誉不骄狂,自然也就不在意人家拿自己来攀比,取笑称赞皆难动心。

4-乐于闲静的生活层面

世界若花浮华不实,人心如尘飘荡空中。一个人的心情意志若能培养出闲空安静的生活面,自己忙闲都得宜照顾自由,其实对自己心灵层面的认知也有很大的助益。在面对物质竞争的世界潮流时,也保有一定程度的定力去审视自己的状态,不至于盲目随波逐流而迷失自己,做错事情。初步阶段,可以学习培养一些关于闲静习惯的爱好,例如品茗、听轻音乐、赏字写画等等,用超脱物质表象来接触意象的空间,发掘自己心灵能力所及。

总之,人会容易羡慕,习惯妒嫉人是因为不能体认自己内心充实的独特性。往究竟层面去减少羡慕和妒嫉的行为,始终还必须回归到自己内心的精神层次,灵性层面去着手。人人若体察了这些生命运作的实相,就会看见众生本来皆平等的事实,就会看见大家本来都同样能够和自己一样生活得无忧无虑而满足,每个个体都是无等等的美好,根本不用比较,也没有什么好羡慕而妒嫉的。大家不分彼此互助互爱,就会逐渐形成一个所谓净土的和乐美好世界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